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9914/2024-00628
  • 主题分类
  • 民政(社会管理)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4-04-18
  • 发布日期
  • 2024-04-19
  • 标题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713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文字号
  • 渝民函〔2024〕164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713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4-04-19 来源:市民政局
字 号:

陈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智慧养老服务建设的建议》(第0713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大数据发展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在智慧养老方面,顺应数字重庆建设发展潮流,深刻领悟家军书记的数字理念,深刻把握三融五跨的推进路径,以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框架布局为指引,以服务老年人为目标,积极探索变革重塑、数字赋能、整体智治、量化闭环的应用示范,不断推动智慧养老健康发展。您所提及的几点建议,既中肯也实用,一直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关于完善政策支撑,加强规划统筹的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领我市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重庆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重庆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重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重庆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老年食堂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多个促进智慧健康养老行业的政策文件,制约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点问题正在逐步破解。

(二)强化规划引领。我市印发了《重庆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数据治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民政事业发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等规划内容,在做强智慧养老产业主体、丰富智慧健康服务、促进老年用品开发、培育养老消费市场、弥合数字鸿沟等方面,加强了规划引领作用,为智慧养老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我们将结合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特点,在其涵盖的物业管理、生活服务、精神慰藉、远程医疗等众多领域中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为进一步强化我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积累经验。

(三)强化试点示范。一是开展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遴选工作,培育扶持智慧健康养老试点企业发展,打造形成集老年人产品研发、生产、配送、服务于一体的链式产业基地。已建成8个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3个全国智慧健康养老街道和15个市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二是开展愉悦养老试点应用。分别在綦江区、江北区等10个区县开展养老机构智慧管理场景、幸福食光智慧助餐场景等应用场景试点工作。其中,綦江区通过搭建一个平台,完善三级网络,实现五类预警,解决四大难题,实现实时高效监管,不断提升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水平。江北区开展的幸福食光智慧助餐场景,老年人在手机上就能够一张图找得到食堂、一张菜单方便订餐、一键支付结算。潼南区开展的家庭养老床位+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场景,为老年人晚年生活增添了一抹暖色,让更多老年人实现了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的心愿。

二、关于加大政府投入,整合提升资源的建议

(一)强化资金投入。一是市级和区县均将养老服务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目前,市和区县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的占比分别超过60%80%。市级每年安排养老服务业发展补助资金约 1.5 亿元,主要用于补助区县支持建设乡镇(街道)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二是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近三年来,累计中央安排预算内资金8.3亿元,支持全市近60个养老项目建设。三是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养老机构,按床位数量实施财政补助,给予每个床位 0.5-1 万元不等的补助。近三年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176家、床位2.68万张,吸引社会力量投资52.2亿元;同时,区县配套建设补贴及运营补助,近三年向105家养老机构发放建设和运营补贴6200余万元。支持万州、武隆、垫江等35个区县441家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改革试点,吸引社会力量投资7.8亿元。

(二)强化资源整合一是智慧养老+”动。将智慧养老与养生、旅游、娱乐、医疗、教育、物业、家政等功能进行充分聚合,发挥叠加效应,形成智慧养老+多资源多元素的建设形态。二是打造智慧养老生活圈。开发应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地图,促进养老服务要素良性互动,打造一网覆盖、一体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慧生活圈。目前,全市已设置助餐点1391个、助浴点597个、助医点1003个,新增护理型床位7372张,新增居家上门服务站点1366个,每年惠及100万老年人三是整合数字资源。通过智慧养老云平台链接市公安、市卫生健康委等10余个部门的数字资源,释放数字效应

(三)强化医养结合一是加强服务机构建设。6部门联合出台《重庆市提升医养结合和老年健康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3—2027年)》,明确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医养设施项目建设。二是抓实医养服务质量。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的通知》,明确签约合作内容与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涵并建立可持续合作机制。3个区县、2个机构成功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县和机构。三是延伸医养服务触角。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截至2023年底,免费为387万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咨询指导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67%;为323万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达57%;接受健康评估的失能老年人35592人,其中接受健康服务的32744人,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率达92%

三、关于完善平台建设,优化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强化平台建设。一是创建养老云平台。2018年开始,我局就着手谋划智慧养老云平台的建设,确定了大数据+大平台的基本思路和1+3+X的云平台总体架构,力求实现云端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其中,一云:构建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能力和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三端:打造手机、电脑、电视三端融合智能化应用入口;X应用。二是开发应用场景。开发出老年人福利直达、养老机构智慧管理、优享社区一键直享、暖心居家一点触达4个多跨场景,重点服务于一床一码应用、老年人优待、智慧养老院、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养老社区、探访关爱、养老服务智慧监管等内容。推动平台对接。通过接入各种安全、健康监测智能设施设备和完善数据编目,实现智慧养老云平台与全市公共数据平台的对接。

(二)强化数字建设。一是一把手工程要求。成立数字民政建设领导小组,健全专责落实+专班推进机制,组建愉悦养老工作专班,召开数字民政建设工作10余次,开展愉悦养老专题培训20余场。二是构建1+6+N数字架构。开展数字民政核心业务梳理,形成数字民政核心业务6项,一级业务25项,二级业务68项,业务事项487项,其中,养老服务核心业务1项,一级业务4项,二级业务18项,业务事项35项,68个业务指标体系,形成社会.愉悦养老应用三张清单,纳入数字重庆建设应用一本账三是开展养老数据归集和专题库建设。在IRS系统已归集数据资源39类,归集数据总量2406052条,依申请向其他部门共享数据资源5类。四是谋划数字跑道。推动高龄津贴申领事件、养老机构发展事件、居家养老安全紧急救助事件、老年关爱事件、机构安全监管事件等相关事项,逐步搭建社区居家机构智慧管理信息网络。

四、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的建议

(一)强化学科建设一是优化专业设置。在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主的高等院校中,开设有护理、预防医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在校生3000余人;在职业院校中,有79所中、高职学校开设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营养与保健、老年人服务、社区康复等有关专业,在校生28800余人。目前,全市建成养老服务相关国家级高双高计划专业1个、市级高职双高计划业群2个、市级中职优质专业8个。二是创新课程改革。入选养老服务相十四五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门,立项建设市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在线精品课程5门。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近三年,建成市级智慧康养现代产业学院1个、人工智能与数智养老服务实训基地等相关市级实训基地8个、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相关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5个。

(二)强化人才培训。一是贯彻落实终身培训政策严格执行市政府相关文件,将包括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在内的各类社会劳动者纳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支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开展专项培训。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联合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近三年来,培训健康养老服务从业人员20万人次以上。三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连续几年开展重庆市健康养老暨生物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巴渝工匠杯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竞赛,开展最美护理员评选活动,年均带动近3万名学生、职工参与。

(三)强化激励保障。一是逐步完善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化认定机制。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护理职业学院、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等单位已成为我市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同时,支持养老护理企业对企业职工开展技能等级评价,进一步畅通相关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二是逐步完善薪酬待遇机制。九龙坡区等试点对入职满三年的护理员给予3000—10000元的入职补贴。三是完善培训补贴政策。将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专项职业能力纳入补贴性培训目录,针对不同等级分别确定培训补贴标准。去年全市开展相关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8万人次。四是扩大正向宣传。组织开展最美养老服务工作者征集评选,提升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感。近三年,新增养老服务人才7890人,中级职称以上占比提高到49%,平均年龄从45岁下降到39岁,已基本形80后高管、90后中层、00一线的人才结构。

再次感谢您对智慧养老的关心关爱。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思想,与各级各方共同努力,同向发力,让智慧养老在全市持续推进,更多更好地回应老年人的期盼。

此复函已经我局丁中平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民政局

                                2024418

联系人:卢应杰

联系电话:023-88563090

邮编: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