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学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重庆市启动开展老年人失智普查工作的建议》(第0840号)收悉。经与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是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较早的省市之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常住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701.024万人,占总人口的21.87%,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547.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08%,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一,人口老龄化率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患有失智症的老年人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我国失智症的患病率约为5%—7.2%,按此标准测算,我市患有失智症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约为27.35万人—39.38万人。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是不少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面临的困境。失智症作为一种疾病,同所有疾病一样有其自身特有的病理、生理基础,有各阶段临床表现特点,有发生、发展及演变的内在规律,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市启动失智症老年人筛查工作非常重要、十分必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围绕失智老年人评估、发现、照护问题,市民政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完善工作机制,扎实做好相关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政策支撑体系
印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9〕129号),明确建立统一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并开展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完善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加强与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衔接。出台《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委办发〔2023〕16 号),将为我市户籍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能力综合评估服务纳入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要求做好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与健康状况评估的有效衔接,推动评估结果等数据全市范围互认共享、动态更新、按需使用。制定《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卫办发﹝2024﹞7号),引导指导有条件的区县结合实际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转诊和干预服务,提高老年痴呆就诊率。
二、推进失智照料床位建设
针对失智老年人的照料痛点,我市把推进失智老年人照料床位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养老服务工作要点,鼓励和支持区县民政部门督促指导养老机构通过新建、改扩建方式,推进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截至目前,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重庆椿萱茂兴萱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养老机构已设置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和开展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
三、开展家庭照护培训工作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聘请深耕医疗康复护理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和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获奖选手,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寸草心·守护者”家庭照护者培训,帮助失能失智家庭照护者了解掌握失能失智照护技巧要领。目前,已开展培训30余期,累计培训1000余人,深受失能失智家庭照护者好评,收到良好社会效益。
当前,无论是家庭照顾者、社会工作者、社区乃至社会大众,对失智普查的认知都还不到位。代表提出的“制定重庆市老年人失智症筛查健康促进目标、建立“筛查-诊治-随访”医防协同模式、广泛开展失智防治宣传教育、失智家庭居家环境专业打造及对失智普查人员、照护人员、公卫人员、医养中心人员、医院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建议很有针对性,对降低失智照护成本、增进老年人福祉及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支持、参与失智症预防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会同市卫生健康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强科普宣教。督促指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栏、各类媒体平台,在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站(室)、社区健康大讲堂、老年大学等开设失智症防治专题讲座,在全社会进行脑健康知识教育,普及失智症防治相关知识。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有资质的社会团体开展科普宣传。利用重阳节、老年健康宣传周、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等纪念日或活动,举办失智症防治知识宣教活动,不断提高公众对失智症防治知识知晓率。
二是开展认知功能筛查。督促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时,在当地综合性医疗机构、精神卫生中心的指导下,在年度体检中对 6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认知功能初筛。鼓励养老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由精神(心理)科、神经科或老年科专业医生团队提供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老年痴呆诊断、治疗及预防干预等服务。
三是开展预防干预服务。督促精神专科医院或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精神科、神经科、老年病科依托医联体将专家服务下沉至基层,为村(社区)可疑痴呆患者提供科学诊断,制定分类管理与治疗方案,并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随访。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借助医联体资源,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模式实施分类干预,对认知功能下降的高风险人群,提供个体化认知训练干预,降低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对发现的痴呆高风险人群和疑似痴呆人群,指导其及时到有关机构就诊;对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开展常态化认知训练,预防和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对确诊老年痴呆的患者,对其家属和照料者开展培训,提高干预率,改善生活品质。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老年痴呆治疗药物,增加基层药品的可及性。
四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由精神(心理)科、神经科或老年科开设记忆门诊,鼓励在精神专科医院开设老年精神科,提供专业诊断治疗服务。推动将老年痴呆早期识别与筛查技能纳入社区医生继续教育基础课程,将老年精神科专业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老年精神科医生。进行专项培训辅导,对精神科、神经科、老年科、记忆门诊医生开展老年痴呆基本诊断与治疗技能培训;对社工、护理人员和社区服务、老年照护人员开展轻度认知障碍与老年痴呆照护与家属辅导技能培训,提高其照护服务能力。
五是建立协作服务团队。建立全科医生、志愿者、社工、心理治疗师等多学科协作的轻度认知障碍及老年痴呆诊疗与照护服务团队。指导社区志愿者、社工提供患者认知训练和家属辅导;心理治疗师、社工提供老年心理辅导;支持相关社会组织积极利用当地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等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提供科普宣传、患者个性化关爱等社会支持服务。通过数字平台、健康讲堂、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为照护者提供认知激活、运动康复、生活照料、情绪管理等照护技能辅导,指导照护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照护需求,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照护。
此答复函已经我局丁中平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民政局
2024年3月20日
联 系 人:倪伟
联系电话:19923888255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