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9914/2024-00648
  • 主题分类
  • 民政(社会管理)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4-04-07
  • 发布日期
  • 2024-04-15
  • 标题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778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 发文字号
  • 渝民函〔2024〕137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778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4-04-15 来源:市民政局
字 号:

罗显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地名建设的建议》(第0778号)收悉。经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和地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民政部乡村著名行动,坚持融入大局系统谋划,传承文化留住乡愁,深度融合促进发展,乡村地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融入大局,系统谋划。一是高位推动。市政府两次召开由区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市政府分管领导专门进行动员部署。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乡村地名建设任务将乡村地名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大局推动实施。二是强化联动联合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5部门印发乡村地名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乡村地名“六个一批”服务项目。各区县民政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方案,细化确定5个方面16项措施。万州黔江、涪陵、彭水等区县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开展乡村道路命名设标。三是加强督导。将乡村地名建设纳入市政府督查问题清单和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全量问题库打表推进。纳入区县民政部门年度重点考核内容,开展采集上图赛马比拼,以季度为单位比较上图数量,对进展较慢的采取一对一指导。市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专题调研,分赴区县逐一指导落实

(二)传承文脉,沁润乡愁。有书香味实施地名文化润童心工程,万州区、大足区深入乡村学校分发地名乡土教材1.9万余本。市民政局编纂出版《村镇地名》《山水名胜地名》等乡村地名系列丛书。《大渡口乡村地名故事》《凤舞九天奉节乡村地名故事》《南川历史的见证》《手绘老万州》《寻源黔江》等乡村地名书籍脍炙人口有烟火气。开展乡村地名“两进”(乡村、院坝)活动,采取广播村村响书院讲座、传统戏剧南溪号子巡演等方式宣传乡村地名。先后开展乡村地名文化宣传1090场次,累计服务群众159.7万人次。万州区恒合乡一生永恒·天作之合集体婚礼为爱正名沙坪坝区故里故事宣传短片点击量累计达100万人次有乡土味实施三峡库区乡村消失地名研究保护,移植启用152条,纳入乡村地名保护名录1387条。九龙坡区铜罐驿镇等66个乡情馆、铜梁区华兴镇团林村等183个村史馆收录乡村地名1640,传承乡村地名文脉涪陵、沙坪坝、铜梁、荣昌、丰都、綦江、奉节等区县建立乡村地名文化墙(碑),把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老地名画在墙上、烙在心中筹建重庆乡村地名展示馆+“元宇宙”虚拟馆。编制实施《重庆市主城中心城区地名规划(20212035年)》《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将历史地名纳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实施分级分类保护。

(三)地名赋能,融合发展一是实施地名+产业”。培育壮大三峡柑橘品牌,助力打造以奉节脐橙”“云阳红橙”“巫山恋橙为主的脐橙主产区万州玫瑰香橙”“长寿血脐”“荣昌海棠香橙为代表的血橙主产区潼南柠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云阳菊花”“秀山金银花”种植业,带动果农、药农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二是实施地名+文旅”。81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增添地名文化元素。采集上图农家乐、民宿、乡村酒店等兴趣点信息70976条、图片75852张,“多多小院”“金鳌非遗小院”“又见村光”等民宿客流量大幅提升。三是实施地名+美食”。举办乡村美食节68场次,“白市驿(镇)板鸭”“磁器口(镇)麻花”“北屏(乡)老腊肉”“三溪口(村)豆腐鱼”“团林(村)白茶”一大批乡村名特优美食知名度不断提升。四是实施“地名+社工”。发动“三峡旅游志愿服务协会”“巴渝乡村旅游协会”等14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地名建设,组建46个“专家+专职社工+志愿者”服务团队共3270人,分片区深入乡村开展摸底筛查地名1216条,以“老(年)带青(年)”模式引导群众开展乡村地名和兴趣点采集上图。

二、下一步工作

继续深入实施乡村著名行动”,实施乡村地名馆建设等“六个一批”项目,持续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深化地名“一网通办”等地名信息服务,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一)加大乡村地名命名力度一是规划引领探索编制以乡镇为单元的片区地名规划二是规范命名加大集镇、自然村寨、山水林田湖草、道路街巷、农业产业、水利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等地名命名力度,将乡村地名用于农村公路命名。三是强化设标设置具有乡村特色的道路、村社和农家院落、山水林田湖草地名标志,适应乡村建设、旅游发展等需要,十乡不同风,百村不同景,擦亮美丽乡村的地“名片”。

(二)继续推进地名信息采集上图一是收录地名。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和互联网地图,加大乡村地名信息采集汇集力度,对乡村地区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道路街巷、交通水利、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等地名信息实现全口径收录、常态化更新、规范化上图。二是采集上图通过百度、高德等互联网地图采集上图、准确标注乡村地名信息,优化百度百科乡村词条,让家乡地名纷纷扬名。积极发动乡村百姓依托图上地名自主上传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农家乐、采摘园、乡村酒店、民宿等兴趣点,提高乡村上图地名感知度和活跃度。三是规范使用。加强乡村标准地名信息共建共享,做好标准地名备案审核、入库公告推动在各行业、各领域规范使用标准地名。四是谋划“一件事”。积极谋划“地名审批管理一件事”,建立“地名管理三张清单”,推动地名审批、地名使用纳入全市“一件事”系统。整合完善县乡两级行政区划设置、已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乡村地名、乡村标准地址等数据,以“一张图”模式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社会治理、文化旅游等领域提供标准、规范、翔实的区划地名信息服务

(三)实施乡村地名文化进村入户。一是提升品位培育新生乡村地名的文化内涵,在命名、更名中注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红岩精神既有乡土味,又具有时代范是搞好宣传开展地名文化“五”活动实施“地名文化润童心”工程,利用好乡村文化墙、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公告板、广播村村响等阵地,融合文化旅游、特色田园建设开展“大地有名”“山水有名”“家乡有名”等系列宣介活动三是讲好故事广泛开展乡村地名故事寻访活动,组织发动、引导专家学者、志愿者、社工、地名爱好者等各方力量采编乡村地名故事,开展各种形式的乡村地名征集、宣讲、展演活动四是建好阵地。联合万州区建设重庆乡村地名展馆和“元宇宙”虚拟馆,利用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村史馆、镇史馆,打造乡亲们家门口地名“风景线”,用地名所承载的历史文脉滋润、德化、凝聚民心五是加强保护落实历史地名鉴定办法,建立第三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加大乡村地区地名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力度,开展重要消失地名特别是三峡库区消失地名研究保护,启用消失历史老地名,加强乡镇行政区划名称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守护好精神家园指导开展县级乡村历史地名、千年古镇、古村落评选、推介,宣传推广巴渝名镇、名街、名巷、名村、名寨和山水地名

(四)发动各界参与地名建设。一是发动各界参与积极发动和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地名命名设标、地名采集上图等乡村地名建设大力发展乡村地名志愿者、社工,因地制宜开展地名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参与乡村地名文化挖掘、研究。二是发挥智囊作用。完善地名专家库(组),充分发挥高校专家、地名爱好者专业作用。鼓励“万达开”“万开云”等地组建跨区域地名专家库,充分吸纳地名人才,壮大专家委员会队伍建设。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深化“政社联动”,激发参与乡村地名建设。

地名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与监督,诚挚地欢迎您继续关注、关心我市地名工作,并积极建言献策。

此复函已经丁中平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民政局

202447

人:熊铸

联系电话:023-8918831619923888233

邮编: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