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老年人普法力度的建议》(第0493号)收悉。经与市司法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截至2023年底,重庆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765.94万人,占总人口的24.0%,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任重道远。近年来,市民政局联动司法等部门深入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协同推进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体系,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及配套政策,促进老年人在高质量发展中共建共享,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筑牢晚年幸福安康生活基础底色。
(一)完善涉老法规政策,夯实工作基石。一是加强立法保障。高质量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立法工作,于2018年3月颁布实施《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切实回应并解决近10年在推动老龄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和老年群体反映的主要诉求,其中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进入旅游景区的年龄下调至65周岁、独生子女享受10天护理假、规范养老机构保证金收取和使用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以法之名守护“老”权益。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集成与制度保障,细化落实《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有关规定,市委、市政府出台《重庆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各有关部门将老龄工作纳入主责主业统筹推进,配套制发《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重庆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政策体系,持续引航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打造法治环境。一是健全普法工作机制。持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通过对年初报送普法责任清单清理、强化考核督查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普法主体责任,完善普法宣传举措,推动老年人权益保障普法宣传教育规范化、常态化。二是丰富普法宣传形式。发挥以考促知、以考促行、以考促学积极作用,连续多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涉及老年人法律法规纳入全市法治理论知识考试、新提任领导干部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年度法治理论知识考试、领导干部法治理论知识抽考等考试内容,并将其纳入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训学习和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宣传内容,保障老年人获取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更加方便可及。结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特别是偏远山区地域实际,加大《民法典》广播剧等涉及老年人法治文化产品的制作和推送,突出老年人法治宣传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升老年人法律知识水平,扩大老年人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社会宣传面和知晓度。三是营造孝亲敬老氛围。近年利用“敬老月”、重阳节等重要节点,组织新华网、人民网、重庆日报等媒体贯通线上线下开展组合式宣传,生动展现人口老龄化形势、老龄健康事业、敬老先进典型事迹等,召开重阳节新闻发布会2场次,推送敬老慰问信3期,举办各类宣讲活动100余场次、印发敬老宣传资料1200余万册、播放敬老公益广告近300则,引领全社会关注老龄事业、关爱老年群体。
(三)深化服务内涵,保障合法权益。一是紧扣关键环节。加强工作联动,全方位、全过程评估和监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确保各项条款落实执行到位,更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协调落实65-69岁常住本市外埠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2023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6.75亿人次,各级财政共补贴14.01亿元。协调各级医疗机构不折不扣落实60岁以上老年人就医免交普通诊查费政策,减免老年人医疗费用超过3000万元。优化老年人享受优待服务方式,取消敬老优待证办理,老年人凭身份证直接享受相关优待服务。二是畅通服务渠道。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老年人”品牌活动,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完善全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呼叫中心系统和12348重庆法网一网通办平台,组建老年人法律援助人员库,将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纳入免予审查经济困难状况范围,对老年人法律援助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全市司法系统2023年共办理涉老法律援助案件4009件,为4405名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同时建有人民调解组织1.3万个,2023年共计调解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医疗纠纷等涉老矛盾纠纷20.8万余件。三是开展专项行动。入深入实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关停养老机构49家、未登记但从事养老服务活动的场所 24个,停业整顿养老机构7家,移交涉嫌非法集资问题线索并立案侦查的养老机构2家;立案侦办养老诈骗案件2634起、破案24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28名,追赃挽损总金额19.46亿元;编印发放《重庆市老年人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20余万册。此外,聚焦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借助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探视探访、养老服务难点堵点问题调查研究之机,对5万余名老年人及家属开展差异化精准宣传,引导特殊困难老年人自觉抵制非法集资,不入住未经登记擅自从事养老服务活动的“黑机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感谢您对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重点关注和老年人的殷殷关切。您提出的进一步加大老年人普法力度的建议很有意义,契合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和工作需要。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持续做实做深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加大老年人普法力度,有力提升老年人法治意识,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一)关于顶层设计上全方位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的建议。进一步强化老年人法律服务供给,充实完善补足涉老法律法规体系,竭力满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实需要,将《重庆市养老服务条例(制定)》纳入市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预备项目,扎实做好立法调研、起草、论证等相关工作,争取尽早颁布。
(二)关于普法队伍上多渠道汇集社会普法力量的建议。推动法律服务力量下沉基层,贴近群众法律需求及时配置整合资源,聘用符合条件的人员为专职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等,培养一大批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进一步壮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队伍。鼓励公益性、互助性、服务性的老年社会组织健康规范发展,依托“银龄行动”等老年志愿服务活动和基层老年协会等载体,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普法宣传各类活动。
(三)关于工作开展上多措施搭建老龄宣传模式的建议。适时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已建成的法治文化公园、长廊、广场等载体,采取“沉浸式”体验、“以案说法”、趣味答题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帮助老年人学法懂法用法,提高老年人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厚植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治观念。
(四)关于结合精准普法打造“一站式”助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建议。着力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好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便利化,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法律服务。
此答复函已经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丁中平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民政局
2024年4月18日
联 系 人:阮军
联系电话:023-89188072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