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未成年人自警自救能力建设的建议》(第1261号)收悉。经与市公安局、市教委、市妇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教委、市妇联等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举措强化未成年人自警自救能力建设。
(一)强化家庭教育。市妇联、市教委联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研究、评估三个市级中心,指导41个区县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在全市95%以上社区和84%以上的村社建设“家长学校”。实施“十百千万”家庭教育队伍培养计划,每年联合培训200名市级骨干,全市建成1.2万人讲师及志愿者队伍。持续开展100场“百场讲座进万家”活动,线上线下服务17.2万余人次。实施“父母成长计划”“百场讲座进万家”项目,推广“问需-点单-送课”模式,每年组织“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讲师团”队伍深入村社、院坝、企业、学校送教上门授课。联合市检察院、市教委、市关工委印发《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开展“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八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家庭教育促进法入脑入心,从家庭第一道关口提升未成年人自警自救能力。
(二)拓展关爱服务。市民政局开展家庭监护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研究,起草监护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办法,强化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在全国率先将城镇留守儿童纳入关爱保护范围。市教委对5.74万名家庭监护不力留守儿童、随迁子女、重组家庭子女、智力残疾儿童等易受侵害特殊群体学生落实“一人一策一专班”机制。市妇联组织万名“爱心妈妈”与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特困留守儿童“1+1”结对,开展“情暖童心。相伴成长”困境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实施“恒爱行动”“农村留守儿童重大疾病救助”、暑假儿童关爱服务等公益项目,全覆盖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团体辅导,对其中500名存在较大心理问题的困境儿童开展“一对一”个案心理辅导。
(三)加强宣传教育。市民政局持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活动,2023年以“奋进新征程 同心护未来”为主题,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平台,采取专家解读、政策宣讲、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惠及未成年人120万人次。市教委牵头制定《重庆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指引》,创建命名市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3个,每年组织城乡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随迁子女开展体验式、情景化、实践性法治教育,切实提升未成年学生学法用法能力和自警自救能力。市妇联将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纳入全系统普法规划,结合“六一”、寒暑假等节点,常态化开展“关爱儿童反对拐卖”“防性侵”等儿童安全专项行动等主题活动,覆盖群众107万余人次。
(四)壮大法治队伍。市教委加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与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覆盖选聘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切实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通知》,开展法治副校长专题培训以及优秀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评选,组织全市中小学生集中收看由法治副校长主讲主演的“莎姐守未”法治安全第一课,针对防欺凌、防性侵、警惕不法侵害、如何不上当受骗、交通出行、消防安全、远离毒品、遭遇意外、健康上网以及110报警等10类安全主题编发授课提纲,提升他们的自警自救意识。截至目前,全市配备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4681名,配备率和履职率达100%。
(五)引导社会力量。市民政局积极培育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社会组织,引导和推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未成年人宣传教育服务,鼓励支持公益慈善资源以资金投入、项目推动参与服务等方式助力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升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2023年全市通过购买服务、慈善募捐、公益创投等渠道,培育发展81家儿童福利领域社会组织,指导区县整合社会工作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力量,开展“守护童心”“足够爱你”“碚爱童盟”等项目,为儿童提供亲情陪伴、困难帮扶、安全风险防范、自救能力提升等服务,关爱帮扶惠及4.2万名儿童。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开学季、寒暑假、安全教育日等重点节点,组织开展反欺凌、反拐卖、反暴力、防性侵、防诈骗、防溺水、防交通伤害等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继续选派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民警兼任学校法治辅导员、法治副校长,督促法治副校长严格落实每年在任职学校的法治宣教任务。开展丰富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融入法治教育,引导家长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提升未成年人自警自救能力。
(二)建立健全自我保护体系。按照全市“莎姐守未”专项行动统一部署,重点围绕统筹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素养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开展在校未成年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工作,建立健全自我保护工作体系,为在校未成年学生不断注入抵御成长过程中各类风险的良好意识、知识、品格、能力,有效解决“莎姐守未”专项行动中暴露出的在校未成年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能力不强等问题。
(三)深化特殊群体关爱。实施“童心相伴”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以团体辅导、个案服务的方式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全覆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安全自警自救能力。开展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综合运用评估结果,采取多种方式提升监护人监护照料能力。持续开展“情暖童心·相伴成长”困境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和“爱心妈妈”与困境、留守儿童结对活动,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四)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市民政局积极支持培育发展儿童福利领域类社会组织,加强市孤残儿童援助基金会、市儿童基金会等资源整合,鼓励区县建立儿童社会组织联盟,开发儿童福利项目资源库,链接社会组织、慈善资源、志愿者为儿童福利工作提供人力、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有力补充,开展防性侵、防校园欺凌、防拐卖等儿童安全守护工作,提升他们的自警自救能力。
答复函已经丁中平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民政局
2024年4月19日
联 系 人:许晓春
联系电话:023-89188037
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民安大道489号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