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慈善事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慈善正能量。近日,市民政局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和单位出台了《关于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现对《通知》作如下解读。
一、政策背景和依据
今年9月5日是第十个“中华慈善日”,其所在周是第四个“重庆慈善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慈善事业的决策部署,民政部、中央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通知》。经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委、市国资委同意,按照有关要求,市民政局、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文化旅游委、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决定,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第四个“重庆慈善周”来临之际,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以下简称慈善文化“五进”活动)。
二、目标任务
根据慈善文化“五进”活动不同场景及实际,通过开展系列慈善专题学习、系列慈善文化宣传和系列慈善实践活动,提升公众慈善意识,弘扬传统美德,凝聚社会爱心力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慈善参与感、获得感。
三、适用对象和范围
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及家庭。
四、主要内容
《通知》共有五个部分:一是活动主题,二是活动时间,三是活动形式,四是活动内容,五是有关工作要求。
(一)明确活动主题。整个慈善文化“五进”活动围绕“汇聚向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的主题开展。
(二)明确活动时间。慈善文化“五进”活动从2025年9月1日正式启动并持续开展。
(三)明确活动形式。明确慈善文化“五进”活动的3类活动形式,包括开展系列慈善专题学习、系列慈善文化宣传和系列慈善实践活动。
(四)明确活动内容。明确深入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慈善文化进企业”、“慈善文化进乡村”、“慈善文化进社区”和“慈善文化进家庭”等5项活动内容,并分别细化明确各项活动实施目的、参与对象和开展形式。
(五)明确工作要求。包括明确民政、社会工作、直属机关工委、文化和旅游、工商联、总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和单位职责,加强宣传推广,创新活动形式,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力戒铺张浪费。
五、核心政策问答
问题1:什么是慈善文化“五进”活动?
慈善文化“五进”活动是指推动慈善理念、政策法规和慈善活动深入基层、融入社会,具体内容包括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问题2:活动的适用对象和实施意义分别是哪些?
慈善文化“五进”活动适用对象和实施意义分别是以下五个方面。
进机关:旨在推动各级机关普及慈善政策法规,加强慈善文化建设,鼓励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慈善活动。
进企业:针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旨在培育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企业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向社会奉献爱心。
进乡村:旨在加大乡村地区慈善普法宣传,充分弘扬慈善文化,助力文明乡风建设,带动广大农民参加慈善活动,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慈善资源来助力乡村振兴。
进社区:旨在加大社区慈善普法宣传,充分弘扬慈善文化,提高居民参与度,汇集社区慈善力量,围绕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爱心帮扶,推动社区慈善发展。
进家庭:旨在加大家庭慈善教育,多形式组织开展家庭慈善实践活动和亲子公益活动,推动形成优良家风,支持慈善力量面向困难家庭开展慈善帮扶。
问题3:活动的开展有时限要求吗?
慈善文化“五进”活动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启动并长期持续开展,同时可以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活动,如“中华慈善日”(9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3月5日)等,形成宣传推广热潮。
问题4:如何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为了扩大慈善文化“五进”活动影响,营造良好宣传氛围,根据慈善文化“五进”活动不同场景及实际,相关单位、参与企业和组织可以开展慈善文化讲堂、慈善文化艺术创造、慈善文化展览、打造慈善相关的文化旅游线路、筹划开展参与性强、群众喜闻乐见的慈善文化活动,同时,挖掘公益慈善典型单位和个人,讲好慈善故事,依托网站、微博、客户端、视频平台等推出一批形式新颖、易于传播的慈善新媒体作品,提升慈善文化“五进”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问题5:在活动执行中,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在慈善文化“五进”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事项。一是尊重自愿,杜绝摊派。公益慈善的本质是自愿,任何形式的强制捐款、摊派任务都会适得其反,必须坚决杜绝。二是保护隐私,尤其对受助者。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受助者的尊严,未经允许不得公开其个人信息和影像资料。三是量力而行,重在参与。强调慈善捐赠不分大小,重在心意和行动,避免攀比,营造轻松、积极的氛围。